v前言:


    我們在這一生能夠值遇師父,實在是感到非常慶幸。菩提道次第廣論是闡述必須修行的內涵。這個教授未曾在漢地清楚的傳授。當年法尊法師翻譯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後,因為整個大環境的種種因素而湮沒,因此菩提道次第廣論雖然傳到漢地,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廣傳。當師父得到這一部論時,他為了想學,因此他不管自己的年紀和身體的狀況,毅然決然的跑到印度去學習,這期間遇到了許多困難的事情,但他不為所動,認真努力的學習……因此現在我們可以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相當不容易的,而師父學習廣論的種種過程,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如果沒有師父的悲心,我們就沒有機會遇到這麼殊勝的教法。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部如何從凡夫,一步一步修行至成佛的論著,我們說成佛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祗劫,這個部分要好好的思惟。


    可以學到廣論,首先感謝師父為我們開創這一條成佛之路。等一下,我們先討論宗旨,再討論總體道次。


 






¡建立崇高的宗旨


    每個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,如果我們只是求後世的安樂,這還是在六道的輪迴當中,或許現在會快樂,但是將來不一定。因此我們如果要求真實的快樂,唯有解脫一途。而四聖的行者,除了佛以外,其他的聖者還是有不圓滿的地方,會有苦產生。因此究竟的快樂就是成就佛道。



v離苦得樂是本能的展現:


    大家都清楚離苦得樂嗎?清楚嗎?真的清楚嗎?離苦得樂是我們的本能,但是為什麼會離苦得樂?這個問題不好回答。離苦得樂是本能,這個許多人都知道。但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為什麼會離苦得樂?本能是天生而來的,但是為什麼會有天生的本能?值得我們思考,目前我也不知道,等我印證了之後,再回來跟大家分享。


    剛才討論,一切眾生都會離苦得樂,不須經過學習,這是一切有情的共性,就像你拿一包白糖和糖精,螞蟻會吃白糖,絕對不會吃糖精,你們可以試看看,螞蟻比人厲害。這兩種糖的不同在於,你吃了砂糖過一陣子之後就不甜了,而糖精過一陣子還會感到甜甜的,但是你已經中毒了。所以離苦得樂是很重要的課題。


 


v離苦得樂的方法及涵蓋的範圍:


    舉例:宜蘭縣有多少人口?這個可以有很清楚的數字。那麼想要離苦得樂的眾生有多少?整個地球的眾生夠不夠?擴大到太陽系夠不夠?再擴大到整個銀河系夠不夠?再把範圍擴大到整個法界宇宙?好!你們所知道最大涵蓋的範圍有幾種有情?我們把有情分成十種──四聖(佛、菩薩、辟支佛和阿羅漢)和六道(天、人、畜牲、地獄、餓鬼、阿修羅)共十種有情,雖然以目前的科學,我們無法證明十法界的存在,但是透過聖言,也就是佛的言教(為什麼佛說的話可以相信?因為佛已經完全淨除煩惱障和所知障;或者因明可以推論證成。)我們就可以了解這十法界。


    在四聖道中,佛功德圓滿,淨除煩惱障和所知障,各種官能不被情緒所影響。他的理智最為圓滿,能夠了解整個法界的全貌,無論是外在的整個環境,或者是內在的心緒,都一一清楚,這和全知全能是有差別的,如果全能的話,就沒有痛苦的眾生,因為如果是全能的話,就能夠有能力把你的種種不圓滿的地方直接去除。所以佛陀是全知,但不是全能,佛陀有十三種不能。他把道理告訴你,但你還是要自己照著他說的道理思惟、實踐。我們就在這個圖形裡頭,如果你是四聖的眾生,那今天這一堂課你就不需要上,這堂課你就隨喜。如果你是「人」,那就要上這一堂課。四聖的「見」是清淨的,所以知道該怎麼走,他不會被煩惱所影響,四聖是從六道解脫了。而六道的眾生會被煩惱所影響,所以六道是輪迴的。從這個圖形裡我們可以了解,十法界有解脫跟輪迴兩個部分。


    涅槃(寂靜)和對於輪迴(煩惱、束縛、苦),無論你在六道的哪一道?它的本質是苦的,它的真相是苦諦,雖然得到快樂,但是會變質,例如家庭、工作、財富,不能永遠保有的,經過一段時間,它會退失。六苦攝三:不可保性、永無飽足、無始而轉。這是苦諦的真相。


v六道是怎樣呈現出來?六道的快樂可以維持多久?是真實清淨的嗎?


    六道眾生變來變去的,眼前我們似乎還有幾十年的時間,但很快下一生就來,假設下一生你還是當人,而且有一百年的歲數,但是你有沒有把握再下一生?


    我舉一個頂勝王的故事,從這個故事裡面可以了解到,世間再怎麼好,意義不大!


    頂勝王在某一世裡,因為向佛陀灑了一把豆子,其中有四顆掉到佛的缽裡,一顆打到佛的缽緣而發出聲音。因為供養佛而感得後世福報不可思議。他成為四大部洲之一的國王,鐵輪勝王,幾百年後不滿足,他動了一個念頭,因而征服其他地方而成為銅輪勝王,後來又成為銀輪勝王、金輪勝王,統領四大部洲,壽命幾十萬歲。他在人間做王做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又動了念頭,想當天上的王,因為業力的關係,整個力量匯集過來,讓他上到第一層天,做了幾百萬年,又往三十三天,只要他動了想要做更上一層的王時,每一重天的王都出來迎接他,讓他當王。到了第四天,第四天王留他在天上享福,兩個人一人一半,很久之後,他因為貪心又起了一念,假如帝釋天全都給我因為這個念頭就掉下來,福報用盡,死掉了,他的歲數總共活了一百一十四天總和的壽命,哪怕他的福報這麼大,最後還是墮落。所以我們得到一點點的快樂,沒什麼好愜意的,無始而終,永遠輪轉下去。每個人都要苦得樂,結果共通的,每個人都沒有辦法得到,反而離樂得苦。不是只有眼前這樣,也不是現在才這樣,我們長期以來,就一直這樣。


    不要說畜牲愚癡,我們人千百年來求快樂都得不到,為什麼沒有覺悟?這是很嚴重的事!我舉個例子,在新世紀飲食裡頭提出一個醫學上的報告說,動物性的蛋白質優於植物性的蛋白質,這是整份報告裡的一部分而已,而養牛的生意人買通科學家廣為宣傳,把這個訊息進入教育界,放入教材,人就自然而然接受,美國就變成肉食主義,推廣出去,變成肉食主義。透過各種管道成為思想主流,接受教育的人無可奈何。我們新加坡的同修,媽媽教他的小孩吃素,小孩反駁說書上不是這樣教沒有人能夠反駁這件事,除非你想找答案。所以教你讀書、工作、家庭、美滿生活,把種種的道理當成傳家之寶一樣,代代相傳有多少人真的得到快樂,含笑而去?現在的人很多病,有誰無疾而終?佛告訴我們真實的道理。


    其他的宗教天福會比頂勝王大嗎?就算福報比較大,也無法逃出輪迴的範籌。印度耆那教持守十戒,守得很清淨,地上就算有一百萬,他看都不看,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,就為了求天;裸形外道他們的意志力非常堅定,各種苦行都受;還有看月光、看日光……看了一輩子,罪障就真的能夠消除嗎?有些人單腳站了一輩子,或者單手舉了一輩子,像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,他舉手舉了三十幾年,他說他死了,就會升天邪知邪見!沒有正確的方法,這條路肯定不能走!除了解脫路和輪迴之路,還有沒有第三條路?如果有第三條路的話,以佛的智慧和悲心,他有可能不告訴我們嗎?我們不可能一直處於人天兩道而不墮落的,而你之所以學佛是為了要離苦得樂,假如你只是要在人天兩道,那根本不需要學佛,因為學佛很辛苦的,如果有方法可以一直在人天兩道,佛那麼慈悲,怎麼不告訴我們?假如真有這個方法,而佛不說,那就是佛吝嗇!佛的智慧圓滿,沒有告訴我們,表示這條路行不通。所以沒有這種方法,我們只有解脫和輪迴這兩條路,而這兩條路只有解脫路可以走,沒有其他的路。


    要解脫,必須要去除煩惱污垢、見解修正,才能達到究竟的快樂,這不是高科技所能做到的,師父說除了上去,就是下來,就兩條路!解脫這種快樂是純樂、無雜、永無止境。所以理智上會選擇解脫,有人還會考慮嗎?當然情緒上,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輪迴。做不到是因為慣性,無始以來就會想到這部分,因為另一部分沒有去過、沒有經驗。舉例,恆春很好玩,假如你不清楚它哪裡好玩,你就不會想去,還是會比較喜愛去羅東運動公園,因為這裡你比較熟悉。


v如何走解脫路,建立崇高宗旨?


    前面說到,四聖是解脫,不管如何,最後都是走到成佛。法華經上說:無二亦無三。沒有二乘三乘,只有菩薩到成佛的一佛乘,前三都只是過渡的站。


    廣論203頁──【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,見一切有如同火坑,】經過前面次第恆長修習輪迴種種過患,看見這個輪迴就如同火坑一樣,令人怖畏。【欲證解脫息滅惑苦,由此希求策逼其意,學三學道,能得解脫脫離生死。】想要證得解脫來息滅內心的苦、煩惱,由於這樣的希求來策勵自己的內心,真正的去學習三學-戒、定、慧,這三學能夠讓我們得到解脫,遠離生死輪迴,成為阿羅漢或者辟支佛。【又此解脫無所退失,非如善趣,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,故於自利且非圓滿,由此利他亦唯少分,後佛勸發當趣大乘。故具慧者,理從最初即入大乘。】這種解脫是不會退失的,它並非像世間那樣,但是它所斷的過失以及證得的功德還是不夠圓滿,僅是少少一分而已,所以對於自利來說尚且不夠圓滿,當然利他的部分也就更少了,所以佛勸我們要發願走究竟圓滿的大乘之道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明白這個道理,他在一開始就會走大乘。


    佛是幫助我們解脫,廣論66頁──【佛初發心,中集資糧,最後現證圓滿正覺,一切皆是為利有情,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。】佛為了饒益一切有情,中間三大阿僧祗劫廣集福智資糧。為了饒益一切有情,後現證圓滿正覺。為了饒益一切有情所以初中後都是為了饒益一切有情,成佛之後,所做的所有事情只為了一件事──為了饒益一切有情!舉例:前幾天你們知道有義理研討,所以你來報名,想來學習。然後你當義工,做許多事,等待、配合等等事情。正行的時候,你們每個人都往這個方向過來,然後九點開始上課,法師念完開經偈之後,你不會走掉初中後上課上這麼久還不結束,你會這樣想嗎?所以佛成佛以後,不會有其他的想法。


 


 






¡總體道次的認識


    從建立崇高的宗旨當中,我們可以了解到成佛的重要性,為了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,我要成佛!而成佛必須經過長時且有次第的修習,如果次第不對,或者不知次第為何,則修行定不得力。(廣論45頁【若隨任遇所緣,即便修者,則於所欲,如是次第,修習爾許,善所緣境,定不隨轉。反於如欲善所緣境,堪任安住,成大障礙。若從最初令成惡習,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。】)總體道次首先確立,發心為利一切有情,成辦一切事業。而要成辦一切有情利義分為二種,一是現前增上生,一是究竟決定勝。此又分為共下士、共中士和上士。共下士是以後世的安樂為主,生生增上,而它最終的目標還是為了成佛。到了中士道時,脫離輪迴,走入解脫,其最終目標亦是為了成辦佛道。到了上士發菩提心,進入菩薩位階,從初地一直到八地,剎那剎那都是為了究竟利益一切眾生為主要目的。因此,不管你走到那一個層次,都只是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。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沒有一個法門不是為了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而努力,因此佛佛道同。



v什麼是下士和共下士?


    廣論66頁──【如是所成有情利義,略有二種,謂現前增上生,及畢竟決定勝。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,盡其所說,一切皆悉攝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類。殊勝下士者,是於現世不以為重,希求後世善趣圓滿,以集往善趣因故。】如何利益有情?佛的說法事業最偉大。佛對我們的利益有兩種,現前增上生和畢竟決定勝,就這兩種利益,無第三種。那麼要利益我們現在增上生的所有內容,都包含在下士或者是共下士的法類裡頭。


    廣論73頁──【龍猛依怙亦云:先增上生法,決定勝後起,以得增上生,漸得決定勝。】先學增上生法類,最後一定會得到決定勝。所以從凡夫到成佛,總攝起來,菩提心、增上生、決定勝八萬四千法門都全部含攝在道次第裡頭,沒有一個例外。


    其中,什麼是成辦增上生呢?凡是一切(共)下士道皆為增上生的法類。而殊勝的下士是不求現世,不以現世為目的,希求後世人天善趣的圓滿。所以造作諸因。廣論67頁說【復有三士,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。】是指十善,不是律儀。五戒、八戒、比丘戒是律儀戒,可脫生死,十善無此特點,但是它又具有律儀去惡從善的內涵,所以稱非非律儀。下士一定是跟十善法相應,希求現世安樂,必須用十善來求,更何況是後世的安樂。或許你會看到有些人用不正當的手法(偷盜、妄語等等。)取得現世的安樂(例如:財富、感情等等。),這也是師父早期不傳五戒的原因,老學員學到備覽,師父很慎重的受了第一批的五戒,那時候也只有總幹事一人,而且也不是受滿分,只受了四戒,因為師父看到總幹事在世間上,還是不得不說妄語,所以不妄語戒就沒有受。因此要如何得到後世的安樂?還是要行十善業。


    剛剛說要得現前增上生,要行十善,可是現代人不用善法就能得到了,所以應該說要得現前增上生,成就非律儀非非律儀和惡業就能夠得到。可是廣論並沒有說用惡業可以得到,那麼那些用惡業得到安樂的人又如何說呢?別別業果!你現在得到是因為過去造的因所得到的福報,假如用惡業就可以得到,那麼非洲人也會用,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得的到,有些人得不到?這一生可能是過去之因,但你會問,我過去造了許多的善業,然而現在我不去工作也不可能得到財富,這當然還是要有因緣的。佛說,果需要有適當的因緣。舉例,同樣是幫助別人,有一種人他會全部送到他家門口,或者送到他的嘴裡,例如,供養時,你煮好飯菜之後,親自放入僧眾的缽中,和你準備好,請僧人來你家吃所得到的果報是不一樣的。前者你可能無任何辛苦,就能夠得到;而後者,你可能必須經過一番辛苦才能得到。


    你看,社會上有些人不用怎麼做,就賺很多錢,這跟老闆的頭腦好壞無關,這跟福報有關,過去用什麼方式累積福報,別別業感別別果!你造的業讓別人有些辛苦,所以你會用辛苦的方法得到。所以你得到是因為過去的努力,因果絲亳不爽,不吃虧的。而我們現在講的增上生指的就是共下士道,一生一生累積資糧,目的就是求解脫,所以一生一生增上,這個法類稱為共下士。


v如何進入共下士之道?


    須具備兩個條件,在道前基礎有講:外緣知識、內緣暇滿,有這兩個條件才能走。


    廣論24頁──【總攝一切教授首,是不捨離善知識。能令學者相續之中,下至發起一德,損減一過,一切善樂之本源者,厥為善知識。故於最初,依師軌理,極為緊要。】你能夠得到安樂,是減少過失、增長功德。生起一念善心或者想要成佛的心……一點點的善念都是。減一過,也就是輪迴的過失。


    廣論24頁──【修解脫者,更無緊要過於尊重,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,若無教者亦且無成,況是無間從惡趣來,欲往從所未經之地,豈能無師。】假如不用靠善知識,我們早幾百年就走出來了,可是我們現在還在這裡,因為沒有善知識,所以走不出來。


v什麼是暇滿?為什麼需要暇滿?


    剛才抉擇過十法界,除了十法界以外,沒有第十一種,而四聖不是屬於我們這一種的,我們是屬於六道當中的,所以我們要具備暇滿,這是用整個六道來做抉擇。六道哪些地方不能修行,或者說很難有修行的機會?地獄是純苦的,所以沒有機會去想修行的事,因為太苦了。畜牲道是因為愚癡,想不起來。鬼道有鬼道的痛苦,尤其是餓鬼道,每天都在想吃的,假如你餓了兩天,你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想吃,假如你餓了二十年,你會想做什麼事情?餓鬼就是這樣。


    公案:目犍連尊者在一個城門邊見到可憐的餓鬼子,對他說:『尊者!我在此城邊已經七十年了,我的母親為我入城去求食,一去不回,我饑渴難堪!拜託尊者入城若見我母,請傳話給她,說我非常痛苦,趕快回來看我。』尊者入城時看見餓鬼說:『妳的兒子在外面啼哭,饑渴得非常困苦,請妳趕快回去。』餓鬼母說:『尊者!我入城已經七十多年,因為我福薄,加以新產,羸弱無力,偶然找到膿血、涕唾、糞穢等不淨之物,也被大力鬼搶去。最後我得到一個人吐出來的一口痰,我要拿回去和我子分食,可是城門中的守城鬼,不許我出去。懇請尊者慈悲帶我出城,使我母子相見,以便分食此不淨物。』我隨即將餓鬼母帶出城和她兒子相見。尊者問餓鬼說:『妳住在這裡有多久?』鬼母答說:『我眼見這座城壞掉,再重建新城;新城又壞,壞了又重建新城。這樣見過七次新城,七番成壞,到底有多久,我也不知道。』所以餓鬼因為太苦,根本無法想到要修行。)


    雖然有些龍或者是鬼有修行的機會,但還是不圓滿。阿修羅因為瞋心大,也很難修行。天是太快樂了,少數有善根的天人會修行。而人的苦樂參半,比較有修行的機會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。像非洲人、南美洲人遇不到佛法,北美少數能夠值遇四眾遊行,但條件並不普遍。歐洲和澳洲的條件也是。佛法在亞洲就比較多。但中東邪見多,印度現在佛教也很少了,東南亞很多回教國家,也有些南傳佛教。內地種種動亂,學佛條件不優。藏地大都唸六字大明咒,一般西藏人是不學佛的,只參加法會。像日韓,現在的佛法也不完整。所以真正要學佛,內地某些地方,或者泰國南傳,再來就是台灣。而台灣五百萬學佛的人口裡面,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到有傳承的佛法,扣來扣去就很少了。擁有自他圓滿的十八條件實在是不多,在座雖然不是暇滿,但有隨順,這是不容易的,能得到隨順的暇滿人身,要感到高興。


    在共下士道的部分,宗大師的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延續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炬論,他們把整個修行的道次第都排好了。共下士道有念死無常、三惡趣苦、皈依三寶、深信業果。雖然我們得到難得的暇滿人身,但是死亡卻是很快就來,所以死以前要改變墮落三惡道的事實,好好皈依三寶,學習方法,在生活上實踐,靠同行的幫助,受持法寶,來改變生命,而這裡頭的基礎是業果,假如沒有業果,其他的法類都不用談了。


    廣論116頁【設作是念,如是念死及思死後當生惡趣,而起怖畏,能從其中救拔歸處,是為三寶。若歸三寶不違學處,然其歸處,如何救拔。】從念死,思惟死後墮入惡趣而生起怖畏,因為怕苦,要找可以皈投依靠救護的地方,結果你找到了三寶,若皈依三寶不違學處就可以了。然後皈依了三寶,如何救拔?接著他告訴我們要怎麼學習,然後他是怎麼樣把我們救起來的。


v為什麼正皈依是法寶?


    廣論116頁【佛是歸依大師,僧是歸依正行助伴,故正歸依是法寶。】廣論117頁【最下法寶,亦是由其初修業時,遠一分過,修一分德,斷證二事,倍轉勝進而為安立,非離此外,忽從他來。】法寶不是講的很高妙,所以最下法寶是告訴我們法的特質是什麼?如何做可以得到什麼好處?你懂了之後去做,所以當你做了以後,遠一分過就離開一分苦;積一分德就得一分樂,這樣不斷的倍倍增上而得到的,所以不是聽聽就算了,一定要透過修持,修持的方法是從善知識而來,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善知識的法鑰,就必須有弟子相……這樣子我們才有辦法解決痛苦。


    如何做到這一點?廣論117頁【故於此時,是須善巧,善不善業及果差別,如理取捨而修正行,是為修法。】這就是修行!(要善巧的了知什麼是善業,什麼是不善業,以及它最終感得是什麼果?)如何做到這些?要修深信。以上是共下士道,你不會得到人天就停在那裡,你會年年增上、生生增上,一直至共中士,再修共中士法類。


v什麼是中士和共中士?


v成佛之路如何行?


    共中士法類──四諦及十二因緣。主要讓我們了解世間輪迴之苦,六道裡頭,無非都是苦,苦諦的生死過患;集諦的流轉次第;滅諦還滅的快樂。道諦的涅槃真理。


    廣論152頁【是令發起共下士之意樂及發共中士之意樂,厭捨生死一切事已,依此因緣而發大菩提心引入上士,故於此中,須修中士之意樂。】【所謂雖得人天勝位,然仍未能出於行苦,若即於此執為樂性,實為顛倒。】我們修下士的目的是為了要從這個基礎,再更進一步走到共中士。如果你把下士的快樂當成究竟的快樂的話,那就還是在輪迴的那一邊。


    如果你只是為了跳脫生死輪迴,那麼當你修四諦所得到的果位,就是阿羅漢果位;修十二因緣,就會得到辟支佛果位,但這是中士夫,而非共中士夫。在前面我們講的共下士道,他要求解脫,但眼前要先得到人天勝位,所以表面上看起來跟希求現世和後世是一樣的。求到解脫道還不圓滿,所以佛勸發我們要趣入大乘、要發菩提心、進入上士、行六度萬行、六度四攝,最後成佛,這非一生修完,必須經過一生一生的努力。如果你只是求人天安樂,你現在所做的就只是準備人天的資糧,感果後,你要重新累積資。我們舉個例子:如果你的目的地是香港的話,那麼你就只會準備香港的盤纏,等你到了香港之後,你發現還有曼谷更好,那麼你只好回來台灣,重新準備香港和曼谷所必 須使用的盤纏。等你好不容易存夠了去香港和曼谷所要用的盤纏,然後你從台灣出發,經由香港,到達曼谷,以為這就是最快樂的地方,當你到達曼谷之後,發現原來還有更好的地方,也就是印度的金剛座,但是你的錢已經用完了,所以你還得回來台灣,重新累積香港、曼谷、印度的盤纏。假如你一開始就知道印度的菩提迦耶是最殊勝的地方,因此你一開始就把這三個地方的資糧累積起來,不用再這樣來來回回,花許多時間、精力和金錢。


    所以,當你只求人天安樂時,你就只準備人天的資糧,感果完後,你要重新累積資糧。所以一開始就想去金剛座,你所有的盤纏,你就會都先準備好。所以你一生一生所累積的都是大資糧。但是如果你求阿羅漢時,你累積的不會成為阿羅漢以上的資糧。因此,一開始你累積大乘資糧,就會越雄厚。所以回小向大走得就慢,因為你的習氣會拉著你。因此一開始發心就要趣入大乘道。從凡夫現在開始,共下士、出離心、菩提心,都是我的增上生道。以時間上來說有多長,從共下士到菩提心,時間要花多久?看個人,從他的精進、條件、資糧來看,有些人可能一生成辦。一旦你發起菩提心,你就進入菩薩,真正進入菩薩位。(進入資糧位,又分下品、中品、上品。再來進入加行位,修定,止觀為主,對空性有特別的了解。然後見道位,從初地到八地,最後成佛,也就是無學道。)


    從發菩提心到見道位(清淨)是一大阿僧祗劫。從二地到八地(修道位)是一大阿僧祗劫。從九地到成佛是一大阿僧祗劫。愈到後面愈難,所以佛的功德不可思議。現在還沒開始算,想起來實在很長,但是如果你不走這條路,你就走輪迴,輪迴這條路才是真的很長,永遠走不完,無始無終。而走解脫之道,才區區三大阿僧祗劫,無始有終,最後不用再學了,因為你已經任運了。所以只要三個阿僧祗劫和無始來比,只要三個彈指就成佛了。理智上是,情感上很難接受。


v結語:


    對於道次的總體認識和建立崇高的宗旨,我們說要離苦得樂,佛佛道同,這條路是唯一方法,沒有其他任何的一個方法,不要求省事,就是只有這一條路可走!(上午課程結束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ceanann 的頭像
    oceanann

    oceanann的部落格

    ocean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